「全民防谍」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瑞鹤
图片/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4000字,大约需要1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托很多电影和文艺作品的福,很多人对间谍有一些充满了浪漫和残忍,但都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普罗大众眼中,神通广大的间谍个个都是007,魅力十足,武功了得,可以毫不费吹灰之力地一个打十个。
▲电影《007:幽灵党》宣传照 图源于网络
另一方面,很多人也会觉得,既然间谍这么神通广大,那么想必也应该是无孔不入吧,于是看什么都像是间谍,如果当这种神经紧张的人当了头头,那就更不得了了,光是“防谍”这件事,就足够成为“宁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个”的借口了。
那么,真正的间谍到底是怎样的呢?这其实是个蛮宏大的话题,但有些基本的要点还是可以用几千字讲清楚的。
主动当间谍(或被策反)的人都是有门槛的
有些人会觉得任何人都可以当间谍,这话其实是有问题的。
工业革命之后,军人和战争已经成为了一个愈发高度专业化的领域,虽然总会有一些“熟知内幕的人士”用神秘的口吻说出一些真假难辨的话语出来,但这些话可靠性并不高。
事实上,如果不是真的内部人员,也很难有机会去接触到一些核心机密,这些内部人员最起码军衔不会低,而且必须能够在技术和后勤上可以独当一面,这样的人提供的情报才是有价值的。
至于普通的所谓“军事爱好者”,他们信口雌黄的程度并不会比X球时报好到哪里去。
▲古巴导弹危机 图源于网络
举两个可能大家都听说的历史事件为例。
第一个是古巴导弹危机,这事儿的来龙去脉网上都有,就不展开讲了。美国之所以能让苏联灰溜溜地把部署在古巴的导弹撤走,一名叫做奥利格·潘科夫斯基的苏联上校军官作为间谍功不可没。
赫鲁晓夫当时气势汹汹地说,苏联将会“像生产香肠一样生产导弹”,但潘科夫斯基告诉美国人,这是赫鲁晓夫吹牛皮,不足为信。
不仅如此,潘科夫斯基还把赫鲁晓夫的底牌告诉了美国人,那就是“苏联无意同美国全面对抗”,知道了这个,肯尼迪总统的态度就非常强硬,逼迫苏联必须从古巴撤出全部的导弹。
▲潘科夫斯基(1919-1962),因在冷战期间为美国和英国提供情报而闻名。他向美国提供的情报为美国赢得古巴导弹危机起了关键作用。图源于网络
这个潘科夫斯基最终被逮捕处决,“得到了叛徒应有的下场”,但是苏联想要利用古巴威胁美国,这样的幻梦大约是无法实现了。
这个潘科夫斯基何许人也,此人是苏联一名技术型军官,其父是一名白俄军官,潘科夫斯基出生没多久,他的父亲就被毙了。潘科夫斯基长大后,本想考莫斯科大学,他的伯父从基辅来信让他投身军营,于是潘科夫斯基考入基辅第二炮校,从此进入苏联军队。
在那个年代,自己父亲的这段黑历史让他的仕途大受影响。饶是如此,潘科夫斯基继续留在情报部门工作,甚至还进入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协调工作。
这样的一个人,可以接触到苏联国家最核心的机密,却因为自己的出身,仕途毫无晋升希望,处处受排挤,这才萌生了“给西方当间谍”的想法。
用很多人熟悉的话说,这叫“又白又专”,这起码人家也是个全国顶尖的专家,才够资格去做间谍啊。
▲部队集结 图源于网络
第二个事情是1996年的台海导弹危机。
那一年大陆认为对岸的总统直选是“台独”行为,因而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吓阻对岸。本来,这样的恐吓是要让对手摸不到头脑的,但是大陆这边一个名叫刘连昆的少将在演习开始前三个月就将演习计划提供给对岸。
这份计划显示,整个演习的预算约为40多亿人民币,一旦1996年3月对岸总统大选出现“最坏的结果”,演习随时可以转变成真正的军事行动,即“准战争行为”,所有部队全部在福建沿海部署完成。
刘连昆不仅预先报告了这次演习的主要项目,而且说明这次演习的底线是“实弹射击、越过海峡中线、动用潜艇、攻占外岛”。
▲刘连昆(1933年—1999年8月) 图源于网络
得此情报,时任对岸总统的李登辉暗中派“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丁懋时两次赴美求救。
美国在证实相关情报的准确性之后,派出原本派驻在菲律宾的独立号航空母舰战斗群调派到台东部区域,在波斯湾的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调派到台湾海峡区域,两艘航空母舰战斗群围绕台湾海峡,向大陆政府施加压力,这是美国首次在这个海峡区域同时部署两艘航空母舰战斗群。
由于刘连昆的叛变和美国的介入,使得大陆方面不得不修正原有的计划,下达更改演习的“三不原则”,第一、导弹不飞越台湾本岛,第二、战机和军舰不越过海峡中线,不攻占外岛,第三、也是刘连昆提供的最机密、最重要的情报就是,演习发射的导弹为无实体击发弹头的“空包弹”。
▲此时大陆地对空导弹的覆盖范围 图源于网络
这个情报使对岸掌握了大陆的最底线。
解放军发射导弹后,李登辉为安抚民心,公开宣讲大陆发射的是“空包弹”、“哑巴弹”,这个消息引起大陆反间谍部门的注意。
1999年3月29日刘连昆在京被捕,得到了“间谍应该有的下场”,而在海峡对面,刘连昆的牌位入祀“忠烈祠”,也算是对岸对这位间谍的褒奖。
这名刘连昆少将并非等闲之辈,资料显示他于1933年1月生于齐齐哈尔市,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后勤学院毕业。1984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负责解放军军事装备的采购和生产。1988年9月晋升为少将。
从资历上讲,是绝对的老革命,后来担任的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更是可以接触到很多核心的机密。至于他为什么被策反,在此就不便多加表露。
但是还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不是刘可以接触到这些核心机密,他又有什么被策反的价值呢?
▲傅冬菊 (1924年12月30日—2007年7月2日)图源于网络
哪怕在我们知道的一些国共两党的地下斗争中,能作为间谍的也都是核心人物,比如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 ,她虽然不懂什么军事,但因为“刚好处在那个位置”,所以她被收买是有价值的。
现代互联网的发达催生了许多野生国师和军事爱好者,可能他们讲起话来比傅作义的这位女儿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但因为不在那个位置,不是自家人,连家丁都不算,这样的话,凭啥要被策反呢?
所以,当间谍也得是有门槛的。
“全民防谍”到底是什么心理?
不过,间谍还是一种“至少在传说中很可怕的存在”,所以,防谍工作要天天搞,年年搞,特别是国际环境变得非常恶劣的时候,更要教育民众时刻提高警惕,严防间谍兴风作浪。
历史上这样的国家也不是没有,比如二战时候的日本,它的败亡跟防谍有关系么,似乎有点牵强,但现在看来,昭和时代的“全民防谍”已经成了变态的笑话。
▲九三式氧气鱼雷(日语:九三式酸素鱼雷;日语中“酸素”意为氧)是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的装备,广泛地用于驱逐舰与轻巡洋舰组成的“水雷战队”,作为主要武器。图源于网络
比如“九三式氧气动力鱼雷”。
这种鱼雷是二战日本海军的大杀器,射程和威力都远远超过盟军的鱼雷,被日本海军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这样的一款鱼雷,日本人生怕英美鬼畜学了去,为了防谍,海军内部实行了严格的保密措施。鱼雷的操作人员不允许知道鱼雷助燃剂是什么,只是被告知“这是九三式鱼雷所使用的特殊空气”,或者说是“第二空气”。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二战那些事儿》音频专辑,更多知识专辑可以访问微信小程序“循迹讲堂”,或者去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循迹讲堂”APP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海军的那些操作人员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跟纯氧气打交道是多么危险的事情,于是驱逐舰和巡洋舰上因为操作不当引发的爆炸事故层出不穷。
说起来,这些事故归因于“操作不当”也不准确,这些官兵根本也就不知道气罐里的“第二空气”是什么,稀里糊涂地操作就把自己的命送掉了。
▲ 主持鱼雷研制工作的日本海军少将岸本鹿子治 图源于网络
在上级长官看来,这些人的牺牲死得其所,不过这种长射程的九三鱼雷在战争中没有打出预期的战果,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再一个事情就是大和级战列舰了。
大和级战列舰是日本的国宝,是对美国鬼畜最终决战的压箱底装备,是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的。大和号在广岛附近的吴港建造,为了防谍,火车经过港口时靠海的一边窗帘一律拉下,有敢不从的要被宪兵队带走。
大和的姊妹舰武藏在长崎佐世保建造,为了防谍,日本海军把造船厂用渔网和帷幔遮了个严严实实,一度导致全日本的渔网脱销。
▲ 旧日本大和级战列舰武藏号 图源于网络
同样为了防谍,武藏号的主炮都不能用普通运输船来运送,而是专门造了特殊的运输船。大和武藏施工期间,所有的图纸都必须统一保管,统一回收,如果有丢失,那是要层层追究连带责任的。
就靠着这样严密的防谍措施,日本绝大部分民众在战争期间根本就不知道有这样的超级战列舰,等他们知道的时候,日本已经投降,大和武藏也早就长眠海底了。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日本投降》音频专辑,更多知识专辑可以访问微信小程序“循迹讲堂”,或者去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循迹讲堂”APP
旅日作家俞天任先生提到过日本的某些“国民性”,我非常努力,非常认真,至于这样的努力和认真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不在乎,反正我很努力就是了。
整个战争期间,日本全民一方面对这样谨小慎微的防谍工作异常重视,另一方面却对自己的密码早就被破译了这件事一无所知,就这么一路混一路转进,直到战败的那一天。昭和式的“全民防谍”,也就成了历史的笑话。
不过,笑话归笑话,那些日本军人至少还是在很认真地防备英美鬼畜派来的间谍。比这个更可怕的一种防谍心态是什么呢,以间谍的名义消灭你。
这事情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自古以来,“里通外国”就是屡试不爽地加诸政敌的罪名。
▲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世藩 图源于网络
明嘉靖后期,徐阶要整死严嵩严世藩父子,用的罪名并不是什么残害忠良之类的,而是“通倭”。这对于任何一个大权独揽的统治者来讲,手底下人只要忠诚不绝对都是零容忍。
于是,严世藩就这么凉凉了。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苏联二战前干了啥?》音频专辑,更多知识专辑可以访问微信小程序“循迹讲堂”,或者去各大应用商店搜索“循迹讲堂”APP
还有苏联大清洗的时候,斯大林杀起那些苏军元帅将军们毫不手软,有些名声太大的,比如图哈切夫斯基,总不能毫无理由给杀掉吧,于是就给安个罪名吧,“西方间谍”,“德国间谍”,这罪名一放上去,这位元帅简直是死有余辜。
这不是有人说过嘛,所谓的高层政治斗争,什么名头都是虚的,为了权力你死我活才是真实的。
不过这还好,这样的事情也就是在高层的小圈子里,明朝的百姓和苏联的百姓不能说过的日子很好,但还不至于绝大多数人每天都在担忧自己会不会因为是间谍而活不过明天,就这么苟活着,也不算最坏的时候。
也有些时候,国家的政权,特别是一人大权独揽的政权,会歇斯底里地感觉每个人都是间谍和敌人,那才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候。到了这时候,这种政权也就快完蛋了。
▲ 电影《狂怒》中的镜头,牌子上的话大意是:“我是一个懦夫不想为德国人民而战” 图源于网络
比如1944年秋天之后的纳粹德国,面对极端不利的军使局势,希特勒和戈培尔组建了一个又一个所谓的“飞行法庭”。
这些法庭成员都是无比忠诚的纳粹党分子,看到任何不利于纳粹的言论,不管是军队里还是老百姓,都要把当事人捉住,然后在很多情况下不经审判直接把人吊死,那些可怜鬼身上还被挂着一块牌子——“我被吊死在这里因为我背叛了德国人民”。
这可真是“全民擦亮了眼睛”来去揪卖国贼,间谍和德奸了,德国老百姓也很知趣地安静如鸡,直到几个月后,纳粹的帝国彻底玩儿完,这就是全民防谍的下场。
(完)
「脱亚入欧」对东亚国家究竟意味着什么?| 循迹晓讲
全民5G时代:一个被人为夸大的「技术跃进」 | 循迹晓讲
难以为继的友谊:「蜜月时期 」的中美关系有多好?| 循迹晓讲
吉尔吉斯斯坦:一个深受周边大国影响的游牧民族国家 | 循迹晓讲